倒计时 !外贸圈传来重磅消息:从 10 月 1 日起,曾经游走在灰色地带的 "买单报关" 模式将被彻底叫停。这一政策变动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将深刻影响无数外贸企业的运营模式。
买单报关为何走到尽头?
所谓 "买单报关",是指没有进出口资质的企业或个人,通过购买其他有资质企业的报关单来进出口货物的行为。这种模式在早期外贸经营权管控严格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但也为各种违法行为提供了温床。
今年 6 月 26 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 15 号公告要求电商平臺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平臺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资讯、收入资讯等涉税资讯,并於 10 月 1 日起报送平臺内税务资料。而即将於 10 月 1 日施行的 17 号公告更是直接剑指 "买单出口" 这一行业痛点。
与此同时,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五大部门联合发布的公告明确指出:出口应徵税货物的纳税人、报关企业、报关人员等主体及相关人员,不得伪造、变造、买卖报关单,不得虚构出口业务、虚报货值、少报货值等。
政策核心变化
取消买单报关的本质:
并非完全禁止出口代理,而是终结"无真实主体申报"的灰色操作:
强制实名申报:出口报关单需填写实际出口单位名称及完整货值金额,禁止使用无关抬头。
责任转嫁:若未如实申报,代理企业需承担税费及法律责任。
时间节点:海关自9月15日起已严查报关主体真实性,10月1日为法规正式生效日。
税务监管强化:
发票挂钩:钢材、机械配件等应徵税货物必须凭增值税发票报关,杜绝"无票出口"。
穿透式稽查:税务与海关、外汇局资料即时互通,追溯资金流与货物流匹配性。
一批卖家收到买单报关调整通知
近日不少卖家都收到来自合作货代关於买单报关方式调整的通知。根据要求,卖家在使用货代提供的"买单报关"服务下单时,需要提供细真实的发货人资讯及出口金额,如果资讯填写不规範或缺失,订单将无法提交。
此前,国家税务总局会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发了《关於应徵国内环节税货物出口优化服务 规範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
这一政策的实施,明确规範了"买单出口"等违规操作。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国家对逃税买单出口问题的打击从过去零散的行动上升为法律法规层面。
面对这一变化调整,卖家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合规路径与税务策略,如及时在10月前终止所有买单出口合作、尽快办理进出口经营权(3-5个工作日)、选择适合的合规模式转型。特别提醒存在突击出口、频繁变更主体、异地报关等高风险行为的企业立即整改,避免被税务机关重点核查。
已有多家出口企业被查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依法查处了一起深圳市4户外贸出口企业"买单配票"骗取出口退税团夥案件。
该团队通过控制出口贸易公司,在无真实货物交易的情况下,向上游实体经营企业购买"富馀"增值税专用发票,又以一定的手续费购买外汇虚假结汇、"配单配货",将他人出口的棉签、湿巾、松紧带、塑胶制品等货物以出口贸易公司名义报关,骗取出口退税2961.38万元。
深圳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依法对其进行追缴税款、罚款共计9000.66万元。
更早之前,辽宁某电子通讯有限公司在没有真实货物交易的情况下,采用虚构出口业务、"买单配票"、虚假结汇等手段假报出口,骗取出口退税。
国家税务总局渖阳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徵收管理法》及相关规定,追缴其骗取的出口退税2.12亿元,并处一倍罚款,另不予退税687万元。
时至今日,国家开始整顿出口企业涉税问题,对不合规的操作进行严查,外贸企业也需要尽早调整策略,选择合规的出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