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简称交科院)最近的一篇文章指出,物流园区作为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在提升物流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促进企业间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著重要作用,加快推进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引导传统货运站场转型升级已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共识。
该报道说,今年6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部关于交通运输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分别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两项主要任务中将物流节点建设作为工作重点。8月,杨传堂部长在交通运输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电视电话会议上的主旨讲话中,将「加快物流枢纽建设」作为近期推动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已成为行业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然而,物流园区发展受城市规划、物流用地、集疏运条件和市场环境等外部诸多因素影响,还与物流园区经营者经营水平和发展动机密切相关,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多,这些都给物流园区「后期」发展带来隐患,因此如何保障物流园区「后期」发展是决定园区建设成效的关键。从目前全国物流园区发展的情况看,园区「后期」发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风险:
一)部分物流园区存在以圈地为目的的消极建设行为。当前,以圈地为目的的物流园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通过物流用地(工业用地)名义拿地,实际上从事商业开发,商用面积过大;第二类是拿地后进行囤积,不对园区进行实质性开发,主要通过土地增值后卖出赚取利润,这两种物流园区的消极建设行为在客观上影响了其正常功能的发挥。
二)部分已建成物流园区面临搬迁风险。随著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扩张步伐加快,很多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面临后续项目拿地困难的局面(目前很多物流园区建设采取「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同时,部分建设并运营的物流园区,由于城镇化快速发展,原来城市周边的用地变成了城市中心用地,功能与城市规划不符,面临搬迁的风险,这一方面客观影响了物流园区的建设和正常运营,另一方面也滋生了部分企业利用搬迁机会赚取土地差价的不良动机。
叁)配套集疏运体系不完善。现在很多物流园区位于城乡结合部,园区的集疏运道路介于传统公路与城市道路界限之间,既不能享受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补助政策,又不能纳入城市道路建设范畴,导致其建设主体不明,物流园区集疏运设施欠缺成为园区发展的短板。
投资补助物流园区,推进物流园区建设是第一步,进一步强化物流园区建设「后期」管理,保障物流园区健康发展是资金使用效益发挥的重要一环,基于上述问题的分析,该研究认为下阶段要进一步强化物流园区建设「后期」管理,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加强政策联动,发挥地方政府的主体作用。影响物流园区发展的诸多因素大部分都与地方政府直接相关,地方政府是推进物流园区建设的主体。因此,要充分利用部投资补助物流园区政策,撬动地方政府配套政策,完成行业与地方政府无缝衔接的「政策链」。对部投资补助的物流园区项目,地方政府要使物流园区布局规划与城镇建设用地规划保持协调一致,保障用地落实。对于具有潜在搬迁风险的物流园区,其经营企业可与地方政府签订相关协议,即在园区需要搬迁时,由政府以协定的价格优先回购土地,并在市场条件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地段安排物流发展用地,确保土地置换的平稳过渡。
第二,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配套政策跟进,放大中央资金■杆效应。虽然交通运输部对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的投资补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撬动了社会资金,弥补了行业多年来对公共型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的「投资欠账」,使物流园区融资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但相对物流园区投资规模,促进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因此,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配套政策的落地,对于部重点支持的物流园区,可以在资金、集疏运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也可以尝试「厅市合作」(省交通运输厅和市人民政府)的方式,共同推进物流园区建设,保障园区各项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使中央资金发挥最大效应。
第叁,建立健全货运枢纽(物流园区)投资补助跟踪评价制度。推进物流园区发展是一项长期工作,其建设、运营和管理涉及多个利益主体,情况复杂,协调难度大,在推进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要做好对投资补助项目的后续跟踪评估工作,准确把握物流园区发展的趋势,及时了解物流园区、企业在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政策诉求,适时调整投资补助方向,为最大限度发挥中央资金效用、有效指导下阶段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应进一步强化「后期」管理以促进物流园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