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酝酿成立世界最大自贸区

据新浪网报道,近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又将见证一个以东盟为主导的自由贸易协议组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诞生。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出席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15周年纪念峰会时表示,中方支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各国领导人也对即将正式启动的RCEP表示欢迎。
RCEP自贸区建成后,将覆盖大约30亿人口,区内经济总量接近20万亿美元,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贸易自由度较高的自贸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近日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中方将在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上宣布参与RCEP谈判。
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经济学博士沈铭辉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进程从去年开始加快,中日韩等主要东亚国家感到压力的同时,东盟也觉得中心地位遭到分化,日益感到加快自身经济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此外,推动以东盟为核心的经济合作机制建立,对于解决亚洲区域内多个自由贸易协定(FTA)重迭造成的「意大利面条碗效应」、创造区域内新的消费市场也有好处。
由于多哈回合贸易谈判长期陷入僵局,世界范围内各种双边或者多边FTA大量涌现。亚洲地区的FTA也在快速发展。
亚洲地区的FTA目前以5个「10+1」为代表,即东盟分别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纽西兰建立的「10+1」框架之下的自由贸易安排,已经基本开始运行,对增加双边贸易、促进更紧密生产网络的形成产生了效果。但是,由于东亚区域内双边自贸区太多、交叉重迭,各个商品的降税幅度、时间和税率错综复杂,企业要根据不同产品填不同表格或者利用不同的自贸区优惠待遇,导致企业利用困难而且利用率低,这种现象被称为「意大利面条碗效应」。
「有的企业觉得(利用双边FTA)税率仅比WTO最惠国待遇低2%至3%,还要填报表,交上去,还要收费,对于少量、多次或者价值不高的商品就不愿意使用了。」沈铭辉说,他在2008至2009年参与了一个跨国调研,其中在中国抽取226个样本,涉及10个省和直辖市,发现中国-东盟自贸区是所签署自贸区内FTA利用率最高的,但也仅达到29.6%,而在对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日本、韩国等国进行调研后显示,FTA的平均利用率在20%左右。
「东亚主要FTA事实上发挥的作用并不大。」沈铭辉认为,而这一特殊情况的产生除了与东亚区域内双边FTA错综复杂、企业难以利用有关,也取决于东亚地区的生产形式。
为了把杂乱无章的双边FTA统合成单一区域范围的FTA,建立统一的原产地规则、产品和技术标准,参加「10+3」会议的东亚13国26位专家组成的「东亚展望小组」在2001年的报告中倡议建立包括东盟10国和中日韩的东亚自贸区(EAFTA);2004年,「10+3」领导人决定成立专家组研究建东亚自贸区的可行性;2006年和2009年,专家组分别提出两期报告,认为未来东亚以「10+3」为基础,通过整合东盟-中国、东盟-日本、东盟-韩国3个「10+1」来建立自贸区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