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尽快完善国际协调机制以解决丝绸之路货运不畅通问题

据新华社报道,最近在西安举办的2013欧亚经济论坛指出,解决长期以来丝绸之路货运「通而不畅」的问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必要前提,这需要尽快建立更加完善的新欧亚大陆桥各国之间的协调机制。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为改善欧亚陆上交通物流带来契机。新欧亚大陆桥是连接欧洲与亚洲两侧运输的铁路线,由陇海-兰新铁路与哈
萨克斯坦铁路接轨,东起连云港,经西安,沿北疆铁路到达中国边境阿拉山口进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到达荷兰鹿特丹港,自1992年投入国际集装箱运营。新欧亚大陆桥是相对于俄罗斯境内的第一条欧亚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陆桥而言的。然而,20多年来,这条连接欧亚大陆的铁路运输线始终通而不畅,欧亚大陆间的贸易往来多数还是通过海上进行。
参加2013欧亚经济论坛的会议代表认为,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这为改善新欧亚大陆桥交通,实现「货畅其流」提出了要求,也带来了机遇。
西安市副市长、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韩松表示,西安作为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的中心城市,对新欧亚大陆桥「通而不畅」的问题给予了长期的研究和关注,并且在努力改善。
近五年来,作为推进新欧亚大陆桥物流合作的重要载体,西安国际港务区日益加快「中国最大国际内陆港」建设步伐。借助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西安公路港叁个支撑平台,目前已经初具雏形,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枢纽港已经在发挥作用。目前许多大型物流公司已在这里设立物流基地和办事处,统筹协调从中亚来的货物在此集散,进中亚的货物在此集结。
韩松介绍,今年年底,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开通连接西安、新疆、中亚乃至欧洲的「新丝路」国际货运班列,有助于畅通西安至中亚的国际货运铁路物流通道。然而,新欧亚大陆桥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大通道的物理载体,还存在著较多软、硬件上的不匹配、不兼容。
为了解新欧亚大陆桥的实际物流情况,2011长期研究国际经济合作战略的西安交大教授冯宗宪分析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当前的境外建设重点是在中亚地区,在中国蓄势西进的前沿是新疆。要促进双方的融合,首先要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经过多年的建设,以铁路为主体,包括公路、航空、管道、通信和口岸设施在内,连接中国与中亚的交通走廊硬件设施已初步建成。
冯宗宪认为,下一阶段重要的任务就是让这条通道尽快地货畅其流,人畅其行,地尽其利,物尽其用,造福于沿线国家和人民,为此需要促成沿线国家尽快签署《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
西安市副市长韩松建议,解决新欧亚大陆桥「通而不畅」的问题,需要促成沿线各国家、地区和城市在以下叁个方面共同努力:
一)在制度建设方面,应建立新欧亚大陆桥国际协调机制,通过设立由沿桥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参加的、高层次的「新欧亚大陆桥国际运输协调委员会」,为沿桥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之间相互沟通和协商提供交流平台,协调解决各种问题,监督政策执行。
二)在机制建设方面,沿桥各国家和地区应高度重视新欧亚大陆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在保障货物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升通关效率。恳请海关总署等部门积极协调沿途国家海关,为西安通过欧亚大陆桥运往各国的货物提供通关便利,实现「属地报关、一关到底」。
叁)在设施建设方面,应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铁路运力和口岸换装能力,尽快统一沿桥国家铁路主干线轨距标准,加快沿桥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信息化建设,以使中国开往中亚、欧洲的国际货运班列真正实现稳定、可靠、快速运行。